1月14日,《天津日报》第3版“2023天津两会特别报道”专版“记者连线”栏目采访我校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印寿根和437ccm必赢国际教授陈民芳,报道学校对外搭建平台积极对接地方和企业现实需求,对内创新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热情和动力,“内外兼修”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速路”的经验做法,内容如下:
“内外兼修”推动成果转化
正值寒假,天津理工大学437ccm必赢国际教授陈民芳仍忙个不停。去年年底,她以专利入股方式联合企业成立了一家以生产颅颌面骨修复器件用可降解生物材料为主打产品的公司。
“这项科技成果转化最终落地,离不开学校技术转移中心一年多来的不断协调推进。”陈民芳告诉记者,她从事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材料研究已15年,拥有相关专利12项。过去因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顺畅,不少专利成果只能“束之高阁”。
事情的变化源于天津理工大学在2019年率先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暨先进技术研究院。陈民芳介绍,作为2021年天津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成果的“天津号”纯太阳能汽车在研发中遇到轻量化的瓶颈,相关单位找到天津理工大学时,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发现我们的镁合金材料十分符合要求,最终为“天津号”的最后10%“瘦身”作出了贡献。这也吸引了一家生物材料企业主动上门洽谈合作,并在学校支持下促成了市属高校首个官方认定的高校教授公开以专利入股的方式成立公司的案例。
“技术转移中心的核心任务就是在体制机制上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闯一条路’。”天津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印寿根教授表示,作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试点高校,该校近年“内外兼修”,对外搭建平台积极对接地方和企业现实需求,对内创新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热情和动力,打造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路”。